PLAYBOUR 煉身史

「煉身史」的展出藝術家各自以硫磺、珊瑚與蔗糖三個與台灣歷史發展密切相連的物質切入,挖掘藏於平地、山海之間綿延的自然地景皺褶之下,與產業資源分配相互交織的文化記憶。

林怡君以台灣的採硫磺史為題,從歷史文本中挖掘從未被理解與書寫的個人身體感,充滿細語與奇想的展場空間深刻地體現藝術家提出的「文本健身」的身體路徑(content to body),在感官中鬆動解放既定歷史觀點與事物現有的狀態。長年關注海事歷史的張致中,此次大規模重現古稱「珊瑚洲」的東沙群島之海床地貌,將漁網、古地圖、咾咕石彼此以「力學」相接,貫串作品的概念指涉與現地實踐,試圖錨定這座島礁懸而未定,在光影中共浮沉的濱線。 羅懿君則將蔗糖的勞動、貿易及軍事歷史,與當代糖份戒斷與健身的生活情境相接,並以一件攀岩場為概念的限地製作,考掘地層在不同時間中堆疊出的特殊地理與人文產業樣貌,深探身體運動與歷史在其中的定位與價值轉換。

此展探勘的地景始於台灣,卻也溯源擴散出暴力、征戰、殖民的軌跡,以及台灣與各國的地緣角力,直至今日生活的種種利益與身心價值的選擇,都脫不出全球化的影響。而藝術家將越趨隱而不顯的利益/價值暗流,以及越趨深密的身體/社會滲透扣連,或以肉身運動、或以感官過渡的方式將之顯影:勞動的(被制約、剝削、教化的)身體如何堆砌出當代的生活地景? 今日的物質與精神文化又如何形塑每一個個體?

當源於自然的寶藏在煉金過程的形變與轉化,持續牽引著人類將之推往分裂、脆弱與對立的生命政治情境,藝術家作為知識份子,關照勞動歷史的思考切入與實踐,或許就是試圖在動態拉扯的過程中找到錨定點,用想像 (或是勞作) 反轉生活。
相關報導、藝評|